
如何減少貨物運送時損壞
減少貨物損壞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課題,特別是對於易碎、高價值或精密產品來說,損壞會直接造成成本損失、客訴、甚至品牌信任危機。
根據研究,安裝震動 / 傾斜指示器後貨物的損壞率通常會下降50%或更多。
以下是從包裝、搬運、運輸到監控的完整預防措施:
✅ 一、包裝階段:第一層防線
🎁 1. 選擇合適的包裝材質
-
使用抗壓強的紙箱或木箱,依據貨物重量選擇合適材質。
-
精密儀器應使用防震內襯,如:泡棉(EPE、PU)、氣泡墊、蜂巢紙、空氣柱袋(Air Column Bag)
📦 2. 確保貨物不會在箱內移動
-
利用隔板、填充物、定製模具或包裝內托,讓貨物不晃動、不碰撞。
-
注意箱內每一側應有至少2~5公分的緩衝空間。
🏷 3. 使用警示標籤
-
如「小心輕放」「請勿倒置」「易碎物品」等,提醒搬運人員注意。
-
使用國際標準標誌(ISO 780)。
✅ 二、運輸階段:風險多發點
使用震動/傾斜指示器(監控裝置)
-
如 ShockWatch(衝擊指示器)、TiltWatch(傾斜指示器)
-
可以讓責任歸屬明確(有紀錄的話可用作理賠證明)
✅ 三、收貨與回報階段:損壞即時反應
📦 1. 建立貨物驗收流程
-
收貨時立即檢查:
-
外箱破損
-
標籤是否觸發 (當指示器中間的顯示面從白色變成紅色時,表示產品曾經遭受到撞擊且這個變色不能重置,可以使托運人或收貨人查明物流中的不正常碰撞。)
-
商品本體是否受損
-
📸 2. 拍照紀錄+反饋回報
-
若有問題,立即拍照並與供應商聯繫,確保責任歸屬清楚。
🔁 加分措施(高階管理)
-
使用 IoT 貨物監控器(如 SpotSee、Logmore):記錄震動、溫濕度、光線等資料。
-
實施 運輸測試(ISTA 測試),評估包裝抗摔能力。
-
建立 包裝改善反饋機制:當貨物破損發生,記錄與調查原因,定期優化包裝。
✅ 採購建議與注意事項
-
-
確認用途:若只需「是否曾遭受過衝擊」的標示,那麼一次性變色指示器就夠用;若要紀錄整段運輸的震動資料,就要選擇有記錄功能的電子型或模組型。
-
靈敏度 (G 值):選擇適合你貨物可承受的最大加速度。
-
工作溫度/環境條件:運輸可能經歷高溫、低溫或潮濕,指示器要耐環境。
-
供應商支持:選能在台灣提供售後、技術支援、代理通路的產品比較有保障。
-
震動指示器
震動指示器共有7種規格,粉5g、淺藍10g、深藍15g、黃25g、紫37g、紅50g、橘75g 七種,顔色不同表示啟動指示器的外來撞擊力即跌落衝擊力的不同。
傾斜指示器
用於監視必須保持豎直運輸的貨物,可監測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是否發生傾倒、翻倒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